心情不好影响智力
近来,国外学者提出,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会影响智力。因为不良情绪往往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注意力不集中,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记忆力,做事缺乏信心;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激动、烦躁,疲劳感;回避与人接触,社会交往需求减弱;甚至引起体内生理机能的变化,如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和免疫力下降,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问题。而以上都是维持和发展晶态智力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有理由推断,长期存在的不良情绪困扰会间接地影响智力。
所谓晶态智力,指的是通过日常经验和知识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它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种能力主要包括词汇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如果对不良情绪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及时调节疏导与释放,就会影响以上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安上一个“闸门”,时刻注意,合理宣泄,或倾诉、或大哭、或运动、或高歌,解决情绪困扰。
自卑让人变得好斗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言语或行为上总是咄咄逼人,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其实这种攻击行为背后隐藏着内心的强烈自卑。1963年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奥斯沃德便是因为自幼缺少关爱、缺乏教养、身材瘦小、长相丑陋、婚姻失败而极度自卑,决定去枪杀在事业、家庭、财产方面都获得极大成功的肯尼迪。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也是如此,马加爵内心自卑、孤僻,行为上则表现得冲动、好斗。
为什么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烈时,他可能一反羞怯退让的态度而变成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自卑感、追求优越是每个人都固有的。正常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力求补偿不足,并力求完善。正是补偿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成了许多成功人士进取的动力。林肯早期曾因为自己是私生子、面貌丑陋且言谈举止缺乏风度而自卑敏感,后来他拼命自修,力求从教育方面来克服这些缺陷,最终摆脱自卑并成为有杰出成就的美国总统。
可见,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临自卑时应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补偿行为。要摆脱自卑,必须做到三点:
一是必须停止将自己与他人进行不必要的比较,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
二是必须放弃对超越自己能力的优越感的追求,也就是说要量力而行,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或劣势,不自欺欺人。
三是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