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起孩子聪明不聪明的事。比如:“谁谁家的毛毛真聪明,学个儿歌,一下就会了”,“谁谁家的小宝脑子真灵,搭个救火车特别像。”;“有没有办法让我家壮壮脑子好使一点,他都4岁了,数10个数都常出错”,“乐乐和小朋友总玩不到一块儿,虽然都一般大,但她就是想事比人家慢,玩游戏总是跟不上,她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通俗地说,智力就是指脑子灵不灵、反应快不快、理解力强不强、学习知识容易不容易等。
但是要科学地说明智力是什么就比较困难了,这是因为智力间题很复杂,不同的心理学家就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说:“智力是一种判断力,创造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即智力包含这三个要素)”;又有人说:“智力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智力就是一种能够按目的作出活动、进行合理的思维以及对环境能作出有效的反应的能力”等等。目前我们常用的概念是这样的:智力是多种心理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所谓观察力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注视。那种对客观事物随意地浏览、漫不经心地看看,不能说是观察;所谓记忆力指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即反复认识某个事物,并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保持(即对识记的事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意思)、再认(即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当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实知道是以前识记过的)和回忆(即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可以“提取”已识记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思维能力指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不是直接的感知;想像能力指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实践活动能力指的是根据头脑中的构思,动手制作出来的能力。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人的智力不是一个程度的,有的人聪明一点,有的人差一点。但是,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都极少。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认为人的智力分布是一般程度的多,约占一半的样子,另一半属于异常。这异常中,一半高于正常(即占总的人数的四分之一),另一半低于正常(也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个看法后来被证明是对的,但异常智力的人不如高尔顿估计的多。
自从1905年智力测验兴起之后,人的智力水平开始用IQ(智商,详细参照下面相关概念)来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