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最聪明吗?

为什么全世界都公认东亚各国的黄种人比较聪明?智商是由种族血统决定的吗?

 

  弗林效应--人类越来越聪明

  

  198411月的一个星期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社会学家詹姆斯·弗林收到了一个大包裹。这个包裹是荷兰乌德勒支的同行寄过来的,他们分别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选取了一些18岁的青年进行了智商调查。弗林仔细研究了这些数据,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尽管采用相同的调查表,可是80年代调查对象的智商要比50年代的高,而且高出很多。

  

  为保险起见,弗林又向世界各地的同行发出不少信件。他收集了大约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资料,这些数据来自欧洲、北美、亚洲国家,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调查数据也支持他的结论。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国人口的智商大约每年增加0.3,或者说每十年智商增加3,人类越来越聪明。

  

  弗林在论文中提出了这个观点--弗林效应,也就是智商测量数据逐年增长。弗林效应的存在已经被学界所接受,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弗林效应怎样发挥作用。亚洲人最聪明吗?

  

  假设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平均智商是100的话,根据弗林效应的推算,下一代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就应该是108,第三代的智商应该是接近120--高得有些离谱。如果倒过来推,现在的10岁儿童平均智商是100,那么他们的祖父辈的平均智商只有82--低于高中入学资格线。如果再往前,20世纪初的学生的平均智商大约是70左右,这意味着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人放在现在都是低能儿。

  

  智商是基因决定的?

  

  只要智商(IQ)测试存在,智商决定论者就存在。H·H·戈达德在上世纪早期认为智力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线性指标来衡量。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给出了“低能儿”的定义:他们只配做苦工。刘易斯·特曼在上世纪20年代承袭了他的观点,他调查了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高智商儿童,自信满满地预言这些儿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能登峰造极。在1969年心理测量学家阿瑟·延森质疑“领先教育”项目,因为它试图夸大高等教育对于少数孩子的作用。他认为,“领先教育”注定要失败,因为智商主要是靠遗传。1994年,理查德·赫恩斯坦和查尔斯·穆瑞在《钟形曲线》一书中,用一组对印度裔美国人的调查数据,试图证明低智商的美国人导致了美国在高技术时代的衰落,“无论高智商的美国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的这个结论可谓臭名昭著。对于智商决定论者来说,两样东西毋庸置疑:第一,智力测试用确凿的证据证明了被测者的思维能力;第二,智商是稳定的,是由基因决定的,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DNA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就持这种观点,他曾在一份报纸上公然宣称,非洲黑人“天生迟钝”。智商决定论者认为,非洲黑人的智商普遍低于欧洲白人,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黑人的认知能力相当低下。沃森的观点得到了SLATE杂志记者威廉·萨拉坦的支持。心理学家菲利普·拉什顿甚至还从生理的角度强调了这个观点--黑人的智商同阴茎的长度成反比,要消除黑人和白人的智力差距,除了种族融合别无他途,要么就利用基因工程对黑人的基因进行改造。他宣称,在智商问题上,经济和文化因素不能发挥作用。弗林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智商决定论者来说是当头棒喝。按照弗林的理论,智商可以在代际间跳跃式增长,智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且智商似乎不是天生的。

  

  智力测验的数字能信吗?

  

  平均智商不断增长的事实严重打击了智商决定论者的自信,弗林在《论智商》一书中写道。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试图颠覆智商决定论者的“定论”。“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智商不断升高?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远比他们父母聪明?一定是外部环境在潜移默化当中发挥作用,智商测试并不是衡量智商的最佳手段。”

  

  弗林写道,解释智商升高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更加宽泛的智力测试方法,诸如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韦氏量表包含10项测量内容,几乎涵盖了表征智商的所有领域。弗林指出,智商有不同的领域--包括知识、说话能力、词汇量和算术能力--这些方面的数值和总的智商一样,不断升高。韦氏量表最大的特点在于“相似性”,比如“狗和兔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今天我们认为的正确答案是:它们都是哺乳动物,而19世纪的美国人会说,“你可以用狗来猎兔子”。

  

  “分辨参照物的差别,或者说出他们的逻辑联系,并不一定符合人类本身的认知规律。”弗林写道。我们的祖父那一辈事实上相当睿智,但是他们的智商不一定有我们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经历20世纪认知环境的巨大变迁。我们接受了相当多的科学教育,这让我们能够回答韦氏量表当中的相似性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们的要比50年前的孩子们聪明得多,因为今天的孩子们接触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话说回来,智商的衡量尺度有待商榷,我们难道仅仅是因为处在现代就比以前的人聪明吗?

  

  衡量智商的标准是否合理至关重要。上世纪早期,美国进行了一次智商普查。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孩子得分在70-80之间,远远低于参加此项测验的美国和西欧裔的孩子。为什么意大利后裔的智力测验结果会和黑人的分值差不多呢?智商决定论者或许会认为,意大利人的血统不是那么优越,要么就是有很多素质低劣的意大利人涌入美国,要么就是这些来到美国的意大利人来自穷乡僻壤,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土包子。种族不同、基因不同,智商不同,毫无疑问,完全是智商决定论者的论调。今天,情况发生变化了,谈及种族优越论,意大利南部人不再被认为是劣等的了。“难道他们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心理学家塞莫尔·萨拉森和约翰·道瑞斯这样问道。根据他们与南意大利移民接触的体验,1920年左右,或许晚一些,意大利移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因很简单,相对于黑人的后代,意大利移民更加容易被美国的社会接受,他们被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了。”

  

  心理学家米切尔·科尔和他的同事们曾经在利比里亚做过一个智力测验,采用韦氏量表。他们提供了一篮子食物、一组工具、一些容器和衣服,让科普勒部落的居民分类。结果出乎研究者的意料,科普勒部族成员是按照功能分类的。他们把土豆和小刀放在一起,因为小刀可以削土豆,他们笑着说:“一个聪明人只能这么分。”研究者们问道:“那么笨蛋怎么分呢?”部落成员再次分类,他们按照类型分类了,这就符合韦氏量表的分类标准了。事实上按照功能分类比用相似性分类衡量智商更加高级。可是按照西方的标准,他们却拿不到高分。难道他们真比西方人笨吗,仅仅是因为他们与西方人有不同的认知习惯?如果以后智商测验考虑到思维习惯的差异,我们该采取怎样的一种方式来衡量智商呢?

  

  不同的智商衡量标准

  

  智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面对特定的智力量表得出的特定数字。如果采取开放式的智力量表,我们不应该量化特定的标准,另外还要允许一定的区间差存在。采用标准分值(100分)的智商量表,大约有15%的被试者智商会达到满分。但是由于人类的智商一直在升高,过一段时间,就需要重新制定量分标准,这相当困难。最早的韦氏量表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晚期,它的量分标准也是那个时候制定的。70年代又修订了一次,被称为WISC-R,在80年代末第三次修订,被称为WISC III,几年前又修订了一次,被称为WISC IV,后一个版本都比前一个版本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智商决定论者也站不住脚。因为采用不同版本的韦氏量表,会得到不同的分值。同样是130分,在韦氏量表第四版和第一版中,就是天壤之别。

  

  智力测试被广泛地应用于测试一个人的思维能力,70分是很多人不可逾越的鸿沟。弗林效应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智商决定论。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很多国家用韦氏量表第二版来界定智障儿童。但是按照弗林效应,这些低分值的儿童每年的智商都在提高,那些低于70分的儿童的智商,到了80年代末,都超过了70分。甚至有一些儿童在1991年韦氏量表第三版问世之后进行测验,也超过了70分。压在他们身上刻有“笨蛋”的“巨石”,被他们借助福林效应的帮助成功掀翻了。

  

  这是一个超常的数字。对于智障的研究成果是后天教育增进智商的铁证。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些学校和医疗机构竟然连续25年都在使用旧的韦氏量表进行智商测验,标准太低了。因为很少有心理学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领域,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智商量表评价标准进行质疑。

  

  亚洲人最聪明?

  

  智商决定论者近些年热衷于讨论亚洲人的高智商。华裔美国人的高智商让智商决定论者把亚洲人置于智商金字塔的顶端,接着是欧洲白人,西班牙裔和黑人在金字塔的底部。数据显示日本人的智商比欧洲人的智商高,促使英国的优生学家理查德·林恩对喜马拉雅山一带的居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寒冷的气候下过着半原始的狩猎生活,发出特有的元音,他甚至还研究了他们的脑容量。

  

  亚洲人究竟是不是因为基因优秀而拥有高智商,弗林运用统计学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他首先分析了林恩的数据,意识到他的对比是有倾向性的。林恩比较了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智商,但是他的参照标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用日本城市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智商来和普通的美国学生做比较。经过弗林的重新统计,日本学生的平均智商不是106.6,而是99.2。林恩对美国华裔学生的智商调查应用的是20多年前的智力测验量表,得出的数据并不能令人信服。虽然美国亚裔的成功故事不断上演,但是美国华裔学生的平均智商有必要重新评估。

  

  弗林认为,美国华裔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有多高,很多亚裔学生成绩优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是由于他们比其他族裔的学生更加认真刻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数据,弗林论证了美国华裔学生为什么优秀。智商超过97的美国学生几乎全部从事管理工作、技术研究工作,要么就是自由职业者。而美国华裔学生只要智商达到90,就能胜任这些工作。也就是说,一位智商90的华裔和一位智商97的美国白人在工作中旗鼓相当。

  

  亚洲学生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勤奋,一方面是家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还有追求成功的文化传统。但是弗林指出了另外一点原因:第一批成功的亚裔,在智商上要比一般人高得多,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3。他们渴望跻身社会上层,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后天培养,尤其重视对子女科学思维的培养。“华裔聚族而居,相较于其他族群,培养高智商人才的机制更加完善。”弗林说道。他提醒我们注意成功和智商的关系,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总是成功,但是智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力鸿沟辩论

  

  二战以后的25年间,美国白人的智商不断提高,但是黑人的智商提高得更快。25年过去了,这样的趋势停止了。

  

  弗林指出,白人和黑人的智商鸿沟随着时代的进步正在缩小。这条智力鸿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测验的数据表明,白人婴儿和黑人婴儿的智商几乎一样。4岁之前,黑人儿童的平均智商是95.4,只比白人儿童低4.54岁到25岁之间,这条鸿沟不断扩大,黑人每年落后0.6。到25岁,他们的平均智商只有83.4

  

  黑人智商的不断降低并不是受基因影响,而是因为黑人和白人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的,白人和黑人的认知环境差别太大。生活在单亲家庭的黑人儿童数量远大于生活在单亲家庭当中的白人儿童数量--单亲家庭子女的认知能力普遍弱于双亲家庭的子女。等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无数黑人孩子就进了监狱--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无法指望黑人孩子能够提高认知能力。白人孩子成年后的文化氛围和黑人孩子成年后的文化氛围没得比。正是这样的认知环境才导致了智力鸿沟的存在。

  

  如果智商是天生的,那么混血儿童的智商究竟是由父母哪一方决定的呢?如果父母当中的一方是黑人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父亲是黑人,母亲是黑人,对孩子的智商而言,有什么区别呢?区别的确存在:白人母亲和黑人父亲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比黑人母亲和白人父亲所生子女大约高0.8

  

按智商决定论者的观点,混血儿童在什么地方长大,不应该对智商产生什么影响。但事实是确有影响,二战以后,美国黑人士兵和德国妇女结合所生、由母亲带大的子女和美国白人士兵和德国妇女结合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相同。基因决定论无法解释这一情况,于是有人宣称那些孩子不是黑人,他们是德国血统--尽管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被抚养大。“这个观点好比我们重新认识肌肉,”弗林说,“它需要进行认知测试。肤色不是橡皮图章,智商不是有肤色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