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主导地位,而学校教育又是以教学为主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则成了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发展学生智力,以致于学生的智力方面存在着不少缺陷。那么学校教学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呢?
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毫无所知,那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智力,缺乏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要把书本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法则等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讲深讲透讲明白。学生一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会透过复杂现象,认识到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要重视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即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能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心理活动指向一定的对象,他们对问题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貌似听课,实则神离;如果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其在复杂的事物中,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就不会有效的感知事物规律性的知识;如果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其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和再现,就会边学边忘,所得甚微;如果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设计新形象,就不能创造性地进行构思、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使其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很难深刻的学习知识,认识世界。
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有利条件
1. 善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也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不可或缺的方面。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人才”。有兴趣就可激发人积极探索的精神。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利用学生求学、求知、求思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攻克难关,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事例很多,如可向学生讲科学的发现史,向学生讲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曾设想哪些解决途径,其他科学家是如何前赴后继为之而努力的,最后科学的新发现是如何改变社会的面貌的,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2. 目标分解,体验成功。教师要分解学习目标,先帮助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提出较低的要求,待学生达成要求,及时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然后逐渐提高要求。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循序渐进,更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即俗话说的触景生情。把学生压得过重,管得过死,使学生时刻担惊受怕,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终会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相反,如果能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做到师生之间融洽地交流思想,直言不讳地探讨、协商、质疑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心境就会愉快,而其思维活动就会高度活跃。
4. 适当地运用学习竞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竞赛活动,能鼓舞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获取优良成绩的坚强意志,将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快速发展。当然学习竞赛要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次数不宜过多,不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反而引起副作用。竞赛题目不宜过难,不然会使学生失去参加竞赛的信心。
5. 解题思路要清晰。学生的思维常常是在碰到问题后开始的。当老师给出有趣的问题后,他们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地思考。当他们运用过去的知识解决不了前面所提的问题时,就会认真的听取老师的分析和讲述。这
6. 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选择那些包含着本质和规律性的内容,并力求做到有典型性,在揭露事物事物本质特征时,除了要有正面案例还要有反面案例。在教学具体内容安排上,要做到前者启发后者,由小步到大步,由展开到压缩,由现象到本质,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外部到内部转化,从而加速学生的智力发展。
7. 教材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新颖度。学生的智力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如果教材的要求偏低偏易,造成学生的智力负荷偏低,就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若长期负荷不足就会压制学生的积极性和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多途径地发展学生的智力